汉字寻踪(39):“月”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

 2025-11-19 14:01:13    6509  

本文约2200字,阅读约需5分钟。

汉字寻踪

(39)

“月”字的字形解读

及其造字本义

朱英贵

谈过了表示群星闪耀的“星”字与“晶”字,接着来谈谈“月”字。“月”即月亮,古人称之为“月”,科学概念称之为月球,古人又将其跟称为太阳的“日”相对照,称之为“太阴”。

中国历代诗歌文学对“月”都有着许多不同的雅称,诸如:

跟满月形状有关的:白玉盘、宝镜、冰镜、冰轮、冰盘、蟾盘、飞镜、飞轮、挂镜、金镜、金盆、明镜、瑶台镜、银盘、玉镜、玉轮、玉盘、玉盆、圆影、月轮等;

跟新月形状有关的:悬钩、玉弓、玉钩等;

跟月亮光芒有关的:蟾光、方晖、金波、清光、夜光、幽阳等;

跟神话有关的:白兔、蟾蜍、蟾宫、嫦娥、顾菟、广寒、桂宫、桂魄、姮娥、琼阙、素娥、兔影、银阕珠宫、玉蟾、玉京、玉栏、玉兔、圆蟾、月桂、清虚、望舒等;

其他称呼还有:冰壶、冰鉴、冰魄、婵娟、秋影等。

“月”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美好称谓,可见华夏民族对月亮的探索,首先是从举头望明月时的翩翩浮想开始的。

不但中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称谓与传说,西方人也同样对夜空中的这个银盘充满了想象乃至于科学观测。人类第一个科学观测月球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,1609年,伽利略用一架直径不到3厘米的自制望远镜瞄准了月球。尽管非常不清晰,伽利略仍然发现,月球并不像当时的天文学家宣称的那样光滑,而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球体。

月球对人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。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,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便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。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,成功登月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。此后的3年中,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。中国直到1994年也开始了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,经过10年酝酿,2004年中国人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,并命名为“嫦娥工程”。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、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,目前已经实现了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,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,载人登月的第二阶段正在探索进行当中。

更有令人迷惑不解的是:一方面,月球离地球约38万千米,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1.5亿千米,两两相除,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;另一方面,太阳直径约138万千米,月球直径约3400多千米,两两相除,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395倍大。

395倍,该是多么巧合的数字,月球、地球太阳之间诡异的数字关系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?太阳很大,直径是月球的395倍,但太阳离地球很远,月亮不大,但月亮离地球很近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只是太阳到地球距离的395分之一,由于视觉得近大远小,月亮和太阳距离的差距便抵消了直径大小的差距,使得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看起来,它们的圆面变得几乎一样大了。这个现象是自然界产生的,还是人为的呢?宇宙中怎么会有“395倍”如此巧合的数字呢?这真是一个待解的谜团。

拙论的研究对象不是天体而是汉字,那么汉字的“月”字是如何构造的?它像月亮之形吗?我们无力探究月球这个天体,那么就来探究一下这个“月”字吧。

有个成语叫“月朗星稀”,它的意思是皓月当空,月光朗朗,因而显得星光隐去,似乎稀少。可见“月”是夜晚天空中最受人瞩目的发光天体。那么,汉字的“月”字是如何构造的呢?它像月亮之形吗?本文就来谈谈

“月”这个字的构字理据及其字形字义演变源流。

“月”字正是为天上的月亮造的字,古人发现“月”跟“日”的明显区别有二:一是“日”光强烈,故称之为“太阳”,它运行于天空的时候即为白天;“月”光柔弱,故称之为“太阴”,它运行于天空的时候即为夜晚。二是“日”无圆缺变化,“月”有圆缺变化,而且月满时少,月缺时多。造字的时候,光的强弱在文字上不便表现,遂以残缺的圆形来象形月亮,这便是下图中“月”的古文字形体(甲骨文、金文、篆文)的创造依据。

“月”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

先人造字时,“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”,取象日、月造出了“日”字和“月”字。“月”字本是一个象形字,像夜空之月形,然而月有圆缺变化,“月”字则取缺月之形加以描摹。

甲骨文字形的“月”就是这样构形的,多数字形的半圆形内部都有一划指示符号,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月光的示意,其实这一划跟甲骨文“日”字内部的一点作用是一样的,是甲骨文中某些象实在物体字形的实体标识符号,表示这个半环形是一个实在的物体。

金文“月”字的构字原理与甲骨文一脉相承。战国文字(上图楚国大篆)字形的半环形有所变形,这就为小篆的“月”字形体提供了演变依据。小篆的“月”字在战国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,半环弧线内部出现了平行的两条横线,其实位于外侧的横线就是由甲骨文、金文字形的外侧边缘演化来的,并没有增加什么笔画,隶书、楷书等今文字的“月”字形体则是在小篆形体的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形成的。

《说文解字》卷七月部:“月,阙也。大阴之精。象形。凡月之属皆从月。”

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:“(月)阙也。大侌(太陰)之精。月阙叠韵。释名曰:月,缺也,满则缺也。象形,象不满之形。”

以上两段话的意思大致是:月,有如太空的阙门,富于阴晴圆缺变化。月是宇宙间太阴的精魂。“月”字与“阙”字的发音是叠韵(属于同一韵部)的,读音相近意思相通,所以可以用“阙”(缺)的意思来解释“月”的意思。“月”字像缺月之形,是因为月满之后就会缺损,所能够见到的月亮大多是缺损的,所以“月”字像不圆满的缺月之形。

(就此打住,容当后续)

【下一篇预告】 谈谈“月”字的字义演变情形

相关链接:

汉字寻踪(37):“晶”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

汉字寻踪(38):“晶”字的字义演变及其相关成语


昏君模拟器手机版
几张图片怎么合成一张?用这几个方法就可以了,简单好操作